编者按:
1月8日,集团首届企业文化案例竞赛交流会圆满落下帷幕,此次交流会共30多个企业文化案例脱颖而出,19个案例进入预赛,12个案例进入决赛,各企业文化案例同台竞技交流,演绎出一场场化于形、融于情的文化盛宴。
以文化人、以文兴企,集团微信公众号开设“江投集团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展播”专题,以决赛现场案例演绎顺序,连续刊载本次企业文化交流会优秀案例,再次重温江投集团企业文化优秀案例的精彩呈现。今天刊发新余矿业带来的“高擎创业文化火把 点亮新矿转型之路”。
从百年积淀的煤炭企业,到年轻的新能源企业;从一座座耸立滚动的井架,到一排排绵延起伏的光伏蓝海。新余矿业,这个带着“矿”的名字、带着“矿”的烙印,带着“矿”的历史气息的新能源企业,擎起创业文化火把,笃行十年,跋涉十载,其转型的文化内涵何在?创业的精神支撑何在?
历史的写照,是最强的回音壁。我们将时针回拨到2015年6月,有着近60年煤炭开采历史的棠浦煤业,面对寒意肃杀的煤炭市场和煤炭产能过剩的日益加剧,被迫站在了“随波淘汰”还是“突围寻路”的十字路口。 “可以站着生,但绝不能坐等死”。以蔡竹林为首的棠浦班子用“杀出一条血路”的勇气拨开阴云,对接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,利用矿区闲置土地,瞄准光伏市场大胆突围。项目申报是首当其冲的难中之难,它不仅是一场与政策和时间“双赛跑”的智慧战,更是一场耐心和毅力“双压力”的心理战。当时的政策,2016年6月30日是个时间的分水岭,在这之前实现并网发电的光伏项目才可取得国补资金。能否抓住这个政策机遇,成为了当时棠浦煤业不计代价的拼搏目标。那时的蔡竹林工作常态是:前一天跟班下井,在煤海里滚;一出班就揣着文件,在道路上跑,奔波于当地政府各个部门。 为了抢在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用地、申报工作,他辗转于当地政府、乡镇、部门、电力,一大早第一个到,最后一个回,白天跑、晚上想,会场蹲、门口守,有时为了赶时间,他就马马虎虎啃个馒头,简简单单喝一瓶矿泉水;当出差回来的地方领导看到满脸疲惫的他,被他的执着深深打动。梅花香自苦寒来。2015年底,棠浦一期20兆瓦光伏项目完成申报工作,2016年6月29日成功实现并网发电,一举拿下进入国补资金光伏市场的入场券。 创业是一场“夸父追日”的狂奔,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向前的脚步。为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,2022年5月,棠浦煤业再次迈出了筹建棠浦二期30兆瓦光伏项目的步伐,在前有央企标兵、后有民企追兵的“围追堵截”中,在既无资金来源又无专业优势的“艰难困苦”中,想尽千方百计、说尽千言万语,理清千头万绪,历尽千辛万苦,10天之内完成9个部门的审批,硬是在项目申报截点的最后一小时,完成全部审批流程;2023年7月,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。2024年,继续建设新庄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,蔡竹林一帮人马,身揣图纸、马不停蹄,以晒黑脱皮的脸庞对抗烈日,踏遍新庄棠浦方圆百里每个角落,硬是用“不脱一层皮 何来项目赢”的韧劲全力攻破土地、电力接入这个“项目第一难”,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。棠浦人调侃:“老蔡老蔡,一点不菜!”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透视棠浦煤业的创业历程,解锁新余矿业涅槃重生的密码,就是全体新矿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,赓续百年安源精神,在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创业路上,蓬勃生长出了以“自强、创新、笃行、超越”为核心的创业文化,把自强的“种子”深深植入心坎,将创业的“基因”深深刻进骨子,从首战告捷拿下第一个光伏项目,到首次布局建成风力发电;从首个投资建设屋顶光伏,到首度进军域外,从最初点燃光伏发电的“星星之火”到形成风光发电的“燎原之势”,让新余矿业每一寸土地都勃发出向前的力量。创业路上,新余矿业传承百年老矿的“红色基因”,将红色文化融入创业文化,打造“红色引领 绿色随行”党建品牌,创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划定“党员责任区”,以党建为魂筑牢创业文化之基,让创业精神在项目攻坚一线、技术创新一线、安全生产一线迸发光芒。 “争渡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”。新时代新能源产业奋进的浪潮波涛涌起、席卷而来,新余矿业将顺势而为、乘势而上,以党建为航,以文化为帆,以精神为桨,去争渡时光的彼岸,争渡梦想的彼岸,争渡胜利的彼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