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OA系统
新闻资讯
所属企业动态 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所属企业动态 >
兢兢业业,孜孜以求
2016-07-08 作者:况洪娟   来源:未知返回列表

———记八景矿医院院长郑玉红

2014年11月,原医院院长周雨同志因脑梗塞自愿退下,担任副院长的郑玉红临危受命,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嘱托,同时也是一份重担,走上医院主要领导人岗位。

一个医院的重担何以落在一个弱女子肩上,她又是如何在众多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呢?

放弃清闲   走上临床

郑玉红是土生土长的八景矿人,在此出生在此成长,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里,治病救人,一干就是25年。

91年7月她从大学分配至此,先是响应政策到下属的一个诊所服务了三年。94年8月到了现在的矿部医院牙科。牙科在医院是个吃香的科室,人事简单,工作清闲,且不用值晚夜班。98年临床缺少内科医生,领导找她谈话,希望她能下到临床做个内科医生,她毫不犹豫答应了。有人不解,说她有清闲的地方不呆,自己跑出来多做事多吃苦又没有额外的工资。她不作声,在她的心底却是这样认为的:一个人多学一点有什么不好?吃点苦怕什么? 这淡淡的话语中透露出朴素而柔韧的力量,像小草萌芽,似水滴石穿,平凡、平常却不容小觑,她一直践行着不怕吃苦愿意多学的人生信条。

手不释卷,快速成长

医院内科是个大科室,兼管儿科和传染科,所接病人非老即少,病情复杂多变。想做个成熟的合格的内科医生并不容易,特别是在这基层医院,学习氛围淡漠,人们思想僵化,很多人数十年少有翻书,只是根据固有的医疗习惯在看病,他们的个人生活似乎也被世俗所固定,没有压力没有进取,接部就班,麻木不仁。但只要接触过郑医生的病人或者医务人员,都能从她对疾病的解析和平常工作的沟通中知晓她医学知识扎实,她的讲解平易透彻,说服力强,易于接受。知识的积累离不开书本,无论门诊坐诊,还是值守晚班,她的面前总是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内科学,据她自己介绍,每一本新版的内科学、药物字典她都完整的翻阅过,某些章节更是一看再看,医院订阅的医学杂志同样如此,每期必看,每有新的医学观点或新的医疗手法她总是率先知道。在短短的几年工作中,她就发表《流行性出血热23例临床分析》,《矽肺并自发性气胸48例临床分析》《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》等多篇论文,并于2005年1月担任内科主任,2011年2月升任医院副院长,她的成长是稳健的,踏实的。

做事细致   广积病源

基层小镇,人们生活水平相对低下,收入微薄。为了帮助病人节简支出,面对门诊病人首次检查,郑医生事先和相关科室沟通好,在病人的检查单上写上记账,如无须住院,检查费用和药费一起补交,省略了病人多次排队交费的麻烦;如果需要住院,检查费用可以走住院费用中一起报销处理,节约了病人门诊额外的开支。为此,她事先要和辅助科室打招呼,也要向每一个病人解释,等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,但因为她的这一举动,让病人感觉贴心,在临床用药上,她也是这样体贴病人的,用药明确简单,针对性强,尽量选择低廉的药品,不开大处方。在临床,无论怎么忙,哪怕坐门诊的时候,只要得空,她就会下到病房一个个看望病人,倾听病人对治疗的反应,及时调整用药,病人也从医生的探望中感受到关心、尊重,心情大好。所以她管理的病人经常达三、四十人,业务量是其他医生的二倍有多,附近城镇医保、农保的小孩、老人都喜欢找她看病,她也不因为老人小孩病情复杂多变且用药量小收入低而推拒,她似乎很享受被病人簇拥,然后又看着一个个病人在自己的治疗下痊愈出院的感觉。那时医院农保收入有27.6万,城镇医保有35.8万。她从临床出来后,医院农保收入一度下降到6.4万,城镇医保25.3万。她的细致还表现在,她记忆力特别好,哪位病人对什么药物过敏,经过了什么抢救多年后她都能记起。她的细致也表现在寻根究源上,有位咳嗽病人,其他医生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,可她从病人频繁的就诊中发现端倪,经她询问,病人是对新添置的油漆的凳子过敏,而不是简单的呼吸道感染。同样有位输液反应的病人,临床表现为哮喘,呼吸窘迫,其他医生给强心利速尿处理不见疗效,而她判断是输液反应,给予抗过敏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后立马见效。

不怕麻烦   勇于挑战

有个肝昏迷的病人,并不是郑医生的病号,但管床医生休息走了,周末值班的她接下了。病人在头一天已进入昏迷,尿失禁管床医生未做处理,病房气味难闻,苍蝇围绕。她首先下达医嘱留置导尿,然后清洁病人并更换衣被,她要求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加强生活护理,保证床单位整洁防感染防褥疮,要求每天给病人翻身做口腔护理和眼部护理,在这样的小地方小医院,医生有如此细致要求的仅她一人。病人昏迷了十天,在家人都要放弃的情况下,是她坚持着坚持着,最终病人苏醒过来,痊愈出院。

有个矽肺并糖尿病人,出现了说胡话和呼气有烂苹果味,是酮症酸中毒的表现,病人也不是她管的病人,但她值班发现了,于是开始了一整夜的抢救,那一晚,化验室和内科值班的护士都没有睡觉,不停地监测血糖变化不停地调整用药,病人经过一晚的及时抢救病情终于控制并好转起来。管床医生却在一边说风凉话,这些抢救过程书上都有,可他却不说病人的病情发展和他的治疗不当与失察息息相关。

像这样临时接手危重病人的事例还有很多,抢救起来往往通宵达旦,她从不言苦,从不抱怨。

兢兢业业    吃苦耐劳

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成功的,也没有哪一件事一开始就是容易的。郑院长的成功可以从她对女儿的培养得到佐证。她的女儿今年21岁,刚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,当年以637分的高分升入大学。她女儿从读书起,就没有寒暑假观念,每天6点必起床,无论冬夏,假期每天保证有6小时学习时间,上个厕所也要抱本书。她自己也从不赖床,早起晚睡,仿佛有使不完的劲。其实她的身体并不是很好,腰椎有疾,不能久坐;白细胞偏低,有时低于正常很多,但她却表现出超常的体力与毅力。在医院,也许她不是最早一个来的,但通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。她接手医院全面管理以来,更是兢兢业业,孜孜以求。

首先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上加强管理,制定了周五大查房、死亡病历大讨论、危重病人会诊、病历每月抽查等制度,并贯彻执行。每周五查房,她总是走在前面,一个个病人亲自听诊、查体并询问,一并关心病人生活上的要求并切实解决。死亡病历讨论上她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细微的洞察。危重病人她要求医院动态管理,做到心中有数。

其次非常重视业务学习,一改几十年来医院没有例行学习安排的习惯,先从护理人员的学习抓起,规定每周三下午集中学习,每月一考。2016年6月19日医院开展了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医院感染知识测验,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2016年3月始,医院实行护理总值班,加强护理管理,减少医疗隐患。

她重视医院整体建设。大到医院环境卫生、基础设施状况,小到员工及病人的用餐反馈,职工生病探望等等,事无巨细地,一双眼睛机敏、热切地关注着医院的一切,力求尽善尽美。

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,她做事雷厉风行,决不拖延。她的管理又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无论公众场合,还是相对私密的办公室,从不见她大声呵斥职工,遇事总是轻声细语,娓娓道来,言语中肯,切中要的,不怒自威。

在这二年多的领导工作中,她颤颤惊惊,如履薄冰,她兢兢业业,殚精竭虑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在她的带领下,医院稳步向前,业务年年攀升,且无一例医疗纠纷。如果当年的她贪图清闲,安于牙科医生一职,恐怕就没有今天的郑院长。她的那句朴素的话“一个人多学点有什么不好?吃点苦怕什么?‘’难道不值得每个人深思吗?


江西新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:0790-6659605 邮箱:xykytougao@sina.com 地址:新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
二维码

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江西新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  赣ICP备08100642号  深蓝传媒•技术支持